近年来,大村镇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注重引才赋能,释放人才发展效能,依托更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完善人才招引、项目招商机制,一批高质量联农共富项目落地开花结果,助推镇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才智引擎”。
10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大村镇西南庄村附近的鲜达生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园区的一处玻璃大棚内看到,一整套科学智能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正在有序运转。在直径6米的白色圆柱形养殖池内,一尾尾鳜鱼游来游去,而这个大棚内还有14条这样的循环水养殖产线,目前正处于调试阶段。
作为大村镇发展新质生产力联农带富的典型代表,该项目由大村镇驻村工作队队员的派出单位城发投资集团引入。项目总投资3.7亿元,分三期建设,整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度计划投放鳜鱼鱼苗达160万尾,预计实现年产鳜鱼400余万斤,产值达两亿元,可解决周边村镇近百人的就业问题。
“在新区和大村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苗入池仅用了4个月时间,目前第一批投放的一万尾鱼苗长势良好,预计到今年12月中旬就能对外销售。”青岛大村鲜达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光介绍,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来自于新区“一事一议”创业人才胡春义博士及其团队所研发的“微藻-膜生物反应器”国家发明专利,其在含盐废水的净化与处理领域技术优势突出,可大范围的应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王春光和记者说,在此之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核心技术都依赖于国外,国内企业想在这样的领域发展,要承担高昂的专利使用费。胡春义博士及其团队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成功研究出“微藻-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原来一个场区每天要换5%-10%的水,现在不一样了,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目前,我们在第一批设备的基础上,对第二批设备做了优化提升,在养殖体量相同的情况下,进一步缩小设备体积,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王春光表示,从理论上来说,这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生产线适用于所有洄游类鱼类的规模化养殖。
目前,项目一期车间试验生产线(养殖系统)已经建成投产,14条正式生产线已完成建设并处于设施安装调试阶段,即将陆续开始投苗,其余13条生产线月份开工建设,二期车间计划于2025年开工建设。
近年来,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打通地方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人才智力链接通道,进一步践行联农共富思路,推进乡村振兴,大村镇在“引才、育才、用才”上想办法、出实招,以省博联“博士小院”为依托,积极推动城发投资集团与浙大博士团队开展战略合作。该团队作为新区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力量,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与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打造教学实践基地,并设立哈工大-鲜达研发中心,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推动校企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下一步,大村镇将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瞄准经济高水平发展迫切地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精准对接高校和科研资源,组织博士及专家走进大村,以小切口谋划大文章,为全镇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上一篇:宁波水务环境集团排水公司:深耕甬城治水 同护三江碧水